高考結束后,各大省市的試卷成為網絡討論的一大熱點。尤其是江蘇省的語文試卷,更是給VR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。
VR行業有個不成文的定律,做成容易做好難,發展容易普及難。VR設備復雜、價格昂貴,成為面向B端市場的主要原因。放眼望去,盡管各大線下VR體驗館體驗者絡繹不絕,好評如潮,但是依舊很難有消費者為VR買單,也正是因為如此,VR被定性為無法成為手機那樣普遍的電子產品。
這道有關VR技術的高考題的出現,意味著VR走進校園讓學生群體開始關注VR技術的發展,這在五年前是肯定不會出現的現象。VR行業的蓬勃發展,讓更多的人想要了解VR技術究竟可以發展到什么樣子。
根據視頻體驗聯盟VEA的VR用戶體驗標準模型3I框架, VR技術的沉浸性、交互性、想象性可以帶來三個維度的體驗,即知覺體驗、行為體驗和精神體驗。如果將上述語文題目改為數學題,則現有VR技術帶來的體驗如下:
60%的知覺體驗,沉浸感較強;25%的行為體驗,交互性較弱;10%-15%的精神體驗,想象性弱。
到2015年,VR行業在頭顯設備的研發就已經非常成熟,HTC VIVE、 Oculus已經可以為體驗者帶來接近真實的視覺體驗。但是,由于PC VR頭顯設備過重,VR一體機效果不理想,再加上長時間佩戴會出現眩暈癥狀,降低了體驗效果。并且在知覺體驗上,嗅覺、觸覺體驗還未真正得到解決。

預警分析

安全體驗
國防演練
社交問答

展覽展示
VR在各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,VR成為了工作、學習、休閑、娛樂的一大方式。尤其是在工作和學習中,可以有效解決很多難題。在VR應用制作上,也從沉浸觀賞演變成可移動、可交互、可自由操作的VR應用模式。但是目前的VR技術仍然存在空間限制無法自由移動、頭顯限制無法看到其他體驗者和真實場地的安全地帶、手柄限制無法擁有真實觸感等問題。
發展帶來的問題要用發展解決。
1.5G時代下,VR體驗設備將更加輕量化。
5G cloud VR將終端處理器布置在基站實現邊緣計算,意味著現有的VR一體機還可以降低配置,實現設備輕量化,云VR體驗將比PC VR更加優質。
所擔心的問題就是,雖然VR設備成本降低了,但是5G布基站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,但這只是暫時。中國5G商用的時間已經從2020年提前到來2019年,待5G像4G一樣普及時,費用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?;蛟S未來,戴上一副小小的眼鏡就可以擁有沉浸感十足的VR體驗。
2. 味覺和嗅覺的數字化將進一步優化VR體驗。
為了達到更具有沉浸式的知覺體驗,一些VR公司始終在觸覺、嗅覺等其它感官模擬方面進行研究,氣體模擬器、嗅覺電擊刺激、氣味傳感器、觸覺反應背心、觸覺反應手套等等,盡管尚有缺陷,但是也代表了VR技術的不斷前進,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加先進適用的知覺模擬應用。
在VR體驗眩暈問題上也已經有了解決方法。在由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一份專利中,AMD指出暈動癥可以通過匹配視覺線索和內耳感知進行避免。
3.在虛擬場景下,人工智能可幫助VR實現全沉浸式的交互。
美國VR游戲之父Michael Zyda曾說過:“如果將人工智能植入VR場景中,場景中的人物擁有了一定的智慧,甚至是獨特的個性,那么一切也將隨之生動起來,玩家更可以和虛擬世界中的人物相互交流。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來監測人體感官,并進行模擬,因此可以提供全沉浸的交互。人工智能中情感模型和認知碼在模擬虛擬世界中也起到較大作用?!?

如何達到理想的VR體驗?即實現沉浸的知覺體驗、自如的行為體驗,從而達到夢幻的精神體驗。
沉浸的知覺體驗:
除了接近真實的環境以及聲音,還要能聞到環境中的氣味、感受到事物。例如在VR環境中聽到風聲也能感受到風,看到花也能聞到花香。
自如的行為體驗:
交互設定除了人與物的交互還要有人與人的交互,人與物的交互不再受到實際空間的限制,大空間多人互動可以看到其他體驗者,并與之互動。
夢幻般的精神體驗:
在虛擬環境中可以從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嗅覺全方位感知事物,普通眼鏡就是頭顯、戒指就是手柄,可以在環境中隨意走動、還可以看到其他人并與其自如交流。
虛擬與現實無異,便是期許的VR體驗。
(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)